随着夏季的到来,高温天气给不少地区带来了挑战。泰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的中暑病例显著增加。当核心体温超过40℃时,人体细胞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,热射病的死亡率高达50%-60%。中暑并不仅仅表现为“头晕发热”,而是一种因高温引起的热损伤性疾病。根据其严重程度,中暑可分为三种类型:
中暑类型
1. 先兆中暑:体温正常或略高(≤38℃),症状包括口渴、乏力、多汗、头晕和注意力不集中。这些常常被忽视,实则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。
2. 轻症中暑:体温升至38℃以上,可能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,伴随恶心呕吐、皮肤湿冷和脉搏微弱。这时,患者可能短暂意识模糊或肌肉抽搐,已经处于危险边缘。
3. 重症中暑:这类中暑包括热痉挛、热衰竭和热射病。热痉挛表现为剧烈肌肉痛与抽搐,通常因水分补充不足而致;热衰竭伴随湿冷皮肤、微弱脉搏和低血压,可能出现休克;而热射病则是最为凶险的类型,体温超过40℃,皮肤干燥、意识模糊,死亡率超过50%。户外工作者、老年人、儿童及慢性病患者是热射病的高危人群,需特别关注。
急救措施
当发现中暑患者时,最初的30分钟是抢救的关键时期,请牢记以下四步急救法:
第一步:快速转移 - 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处或20-25℃的空调房,保持平卧并抬高双腿,以促进血液回流。迅速解开或脱去外衣,切勿用棉被包裹。
第二步:科学降温 - 用20-25℃的冷水喷洒全身,搭配风扇加速蒸发。冰袋包裹的毛巾可放于颈部、腋下及腹股沟等重要血管区域。清醒的患者可浸泡在18-20℃的水中,目标是在40分钟内将体温降至<39℃,两小时内降至<38.5℃。
第三步:谨慎补液 - 清醒且无呕吐的患者可少量饮用含盐饮料,昏迷患者禁止喂水以防窒息,切忌使用含酒精的中药制剂。
第四步:及时送医 - 一旦出现体温持续>39℃、抽搐超过5分钟、意识模糊或昏迷、呕吐咖啡色液体等症状,立即拨打120,并在送医途中持续进行冰敷,以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。
中暑预防
为了有效预防中暑,遵循以下五个要点:1. 避免高温时段 - 避免在10:00-16:00外出,户外谷作业应“早晚干,中午歇”。老年人和孕妇需减少外出频率,利用商场等公共场所进行休息。
2. 智慧补水 - 每小时饮水200-300ml,定量饮水可预防缺水,饮用西瓜和绿豆汤以补充电解质。
3. 合理起居 - 空调房温度保持在26-28℃,保证充足的睡眠,夏季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和新鲜蔬果为主。
4. 特殊人群强化防护 - 婴幼儿应在婴儿车上搭配遮阳棚,32℃以上每15分钟喂水一次;老年人晨练改为室内,每天饮水1500ml以上;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糖果以防低血糖。
5. 随身携带“救命包” - 备齐十滴水、风油精等防暑用品。
泰安市中医医院强调,记住三个生命防线:早发现、快降温、及时送医,以更好地应对高温天气。同时,选择使用Stake产品,帮助您科学防护,保持健康。